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
中国供应链发展历程概述
发布日期:2020-04-26 阅读次数: 字体大小:

中国的供应链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,在“采购-生产供应链”中,主要是以MRP、MPRII、ERP等各类资源制造计划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来完成采购与生产过程,包括精益生产等研究领域。在销售供应链环节中,包含“商流渠道”与“物流运作”两大环节,其中在商流渠道,近十几年内供应链的链主发生了几次更迭。

首先在改革开放初期,新工业资源相对匮乏,制造能力有限,此时供应链的链主端掌握在生产制造商(如海尔)的手中。而当产能升级,生产资料与能力不受限时,链主端逐渐向流通端倾斜,此时的商业流通方式主要是靠线下经销的方式,从各类百货商店到像苏宁、国美等连锁经营门店再到大型超市,各种线下形态逐渐变化,但是始终在以客户位置为中心,门店的选址不断缩短着与消费者的距离。

而在2008年之后,以淘宝、京东等一批电商企业上线后,逐渐取代线下经销商,电商巨头成为供应链的新链主。原有一、二、三线城市的线下的份额被挤压,尤其在工业电器制造领域,使得很多传统经销商不断向线上转型,国美、苏宁等均做出一定程度的回应。但是由于自身缺乏电商时代所需要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基因,相对的市场份额也较低。淘宝与天猫以服装市场为主,全品类覆盖,而京东不断抢占其大家电市场的份额。电商的发展带动了以快递模式为主的C端物流网络模式,物流的品质与时效决定了电商整体的满意度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电商的新用户增长越来越低,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前提下,电商将也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与危机,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线下,也是由于物联网、虚拟现实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,在2015年之后,“新零售”“无界零售”等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主流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也对商业本身产生着巨大的影响,即将或是已经到来的则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品升级、流通升级。此时供应链的链主以消费者为主导。

产品升级上,更多的消费者对产品有着品质化到定制化的需求;

流通升级上,消费者希望这些产品可以更快的送达自己的手中。

此时的逻辑是制造商通过新物流直接可以送达消费者手中,新流量就成为了展示窗口。而流通商被取代的可能性很大,因此其危机意识很强,开始纷纷大力布局物流产业并赋能新的品牌。通过与产品品牌方加持,以期立于不败之地。那么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,传统的制造产业需要智能化与柔性化的升级。此时流通商手中的数据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优势作用,如阿里手中的消费数据,当其进行大规模定制化预测或消费品预测时,便可以将制造业进行定制化与柔性化的升级改造。

我们之前所看到的C端流通整体上都属于消费互联网时代。消费互联网格局(To C端)已基本确定,当生产端供应链与消费端供应链融合起来时,产业互联网时代(To B端)开启。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智能技术与数据预测,以期待可以实现C2M(客户定制生产)或是JIT(准时制)的模式。但实际上,无论是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,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四大板块,分别是是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、生产端的生产效率与柔性化的生产能力与品控度、优质的流通方式(渠道场景的构建)以及高效的物流运作。与之对应的则是新需求、新制造、新零售、新物流。